近年,汝阳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三大主题,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不断加强现代特色园区建设,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为抓手,以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大大提升了该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全县特色农业健康发展。“汝阳红薯”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汝阳花生成为继汝阳红薯、汝阳香菇、汝阳杜仲、汝阳用里艾之后的第五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汝阳县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眼下正值红薯移栽黄金季节,在汝阳县刘店镇沙坪村,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移栽红薯苗的忙碌身影。
刘店镇沙坪村村民郭富立在外拼搏多年,获悉汝阳红薯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后,为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支持家乡做大做强红薯产业,他毅然返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红薯生产。他不仅把价值6万元红薯苗免费发给本村105户贫困村民种植,还为全镇发展3000亩优质红薯,带动当地农民为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我去年种了1亩多红薯,收获了5000多斤,那次河科大来收购,1.5元一斤,我一次就卖了7000多元。”刘店镇红里村村民李军成说起当初卖红薯依然兴奋不已。
近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汝阳县委、县政府依据产业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引导鼓励农民开展红薯特色农业种植,年种植面积8.5万亩,仅2018年预计红薯总产量突破1.5亿公斤、产值达1.2亿元。汝阳红薯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当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具有红薯特色的服务组织、红薯合作社得到发展,红薯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河北、山西等地。
去年8月,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省内行业专家,通过听取创建单位汇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质询答疑等方式,对“汝阳红薯”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情况进行综合考评。专家组一致认为,“汝阳红薯”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达到验收标准,同意其通过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验收,可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称号。“汝阳红薯”成为国内红薯产业唯一的国家级示范样板。
汝阳县位于秦巴山区东南部,是洛阳经济发展的4个支撑点之一。全县辖13个乡镇和1个工业区,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220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52万。该县是传统的农业小县,种植规模优势不突出,但其独特的生态涵养、人文地理优势,孕育了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近年,该县把农产品地理标志创建作为突破口,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全县农业发展新突破。
汝阳县把申报地理标志工作列为全县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成立了地标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推进计划;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起草有关质控文件,准确描述地标产品特有的品质内涵。省、市领导、专家也多次到汝阳听取汇报,实地考察,现场指导。经过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汝阳红薯、汝阳香菇、汝阳甪里艾、汝阳杜仲、汝阳花生先后顺利通过评审,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突破,有利于对全县特色农产品进行现代化管理,有效解决全县特色产业缺乏统筹引导、分布零散、规模较小、特而不优等问题。强力推进全县特色产业的高效快速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全县农业发展带来巨大效益正逐步显现。
以质量兴农为抓手,走品牌强农之路。汝阳县狠抓农产品质量监管追溯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该县已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50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3.2万亩,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种植面积达46.65万亩。特色产业稳步发展,该县种植蔬菜达3万亩,种植红薯8万亩、花生6万亩、谷子等杂粮4万亩,发展袋料香菇种植3200万袋。围绕“三品一标”特色农产品,甪里艾、黛康、龙乡故事、绿欣、青龙沟、菇韵、杜仲羊等一系列汝阳特色农产品品牌逐步发展壮大,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龙头培育为重点,走特色引领之路。产业要发展,龙头是关键。汝阳县依托5个地理标志等优势产业,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支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的思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去年,该县共培育省级产业集群2个,市级以上产业集群达到3家;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总数达到416家;新发展家庭农场5家,总数达到18家。佳嘉乐、舒尔康、宇帆蔬菜、龙须坡等龙头企业已成为该县乃至洛阳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在龙头的带动下,该县“一乡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以产业发展为引领,走乡村振兴之路。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宏伟战略,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该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按照“一乡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引领、特色发展、上下联动的原则,以地理标志品牌为引领,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