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斤西红柿20元,老品种咋就有了好“柿途”?
发布时间:2019-08-02 阅读:
作为我国蔬菜主要品种,常见的西红柿能种出个啥名堂?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高村镇,一箱3公斤的沙柳村西红柿能卖到120元,全村300多亩70来个大棚的西红柿每年能给村民带来400多万元的收入。
如此好“柿途”,有什么秘诀?沙柳村党支部书记时述忠捧出厚厚的一沓证书和奖牌:“中国著名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第十六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时述忠说,把老品种管护好留住老味道,把过硬品质保持住,让好口碑不倒,这是沙柳村西红柿能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
沙柳村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种植西红柿,当时家家户户种的都是俗称“草莓柿子”的品种,个头不大,果型似桃,绿肩红顶,口感沙,口味甜。不少人童年记忆中的西红柿就是这样的。但这个品种抗病性差,不耐储运,而且产量偏低,在品种迭代迅速的背景下,产量高、耐储运、商品性更优的新品种受到生产经营者的青睐。10年前,在西红柿种植专业村的沙柳村,这个有着20多年种龄的老品种也面临淘汰。
2009年,沙柳村成立绿洲蔬菜专业合作社,打算依托原有的基础发展西红柿种植。在品种选择上,兼任合作社理事长的时述忠和社员们商量后决定,继续种老品种。这一做法引来不少内行人的议论,“老种怎么能和新种比,沙柳村不明智啊。”
沙柳村的选择不是固步自封,而是把握住了自身实际和消费者心理。“我们这里是沙土地,种出来的老品种西红柿皮薄、糖度高、沙瓤,口感独特,品相好。再者,这个品种在当地有种植基础和市场基础,虽然当时种的不多了,但老百姓都爱这个老味道。”时述忠说,在“好种”与“好吃”之间,他们果断选了后者。
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想过“鱼与熊掌兼得”。起初,每当有人上门推销新种子,时述忠都会留一点试种。他也到一些地方的农科院所取经,请专家做品种优化指导。后来,他还专门去北京的种子展销会上买回几十个新品种试种比较,其中包括480元10克的高价新品种。“都不如我们的老品种口感好,这也不排除水土差异对种子的影响,但终归一句话,沙柳就得种老品种。”为了调动社员积极性,合作社专门邀请农业专家进村传授种植技术,补贴每个新上冬暖大棚社员2万元。
品种老,但不能用“老脑筋”去种。在实行统一供种、育苗和管理的基础上,合作社在当地率先引进了现代化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这能大大降低棚内湿度,也就从根源上解决了传统生产中因大水漫灌而产生的灰霉病易发问题。”时述忠说,只有“老品种+沙柳村水土+新技术”,才能种出更好的沙柳村西红柿。
老品种在沙柳村扎下了根。上市首年,合作社推出的“沙柳村”牌西红柿就赢得市场认可。
盛夏时节,很多地方的大棚西红柿陆续进入栽种期。但绿洲合作社的基地里依然静悄悄,“等9月底天凉了再定植”。
等天凉,意味着要错过商机。如果盛夏开始栽种,西红柿就可以在春节前上市,而沙柳村延迟种植,上市时间基本要推迟到春节后,这就相当于放弃了一年中的销售旺季。
时述忠告诉记者,老品种的病毒抗性不强,而合作社又禁止非绿色杀菌,所以必须利用夏季高温时段对栽种环境进行天然的杀菌,“再等等”。
这一等,损失可不是小数目。时述忠说,以一公斤40元、常规月份的平均销售量估算,这一时段丢掉的销售额至少在200万元。“虽说丢了一些销量,却保证了质量。”
为品质,合作社甘心“丢钱”,也舍得“砸钱”——给西红柿“喝”牛奶、“吃”膨化粮,即在西红柿坐果以后,每隔15天利用稀释发酵的牛奶进行叶面喷洒和根部浇灌,提高植株的抗病免疫能力;从农户手中收购大豆、花生饼粕,膨化后做基肥,提高土壤各种微量元素含量和肥力。由此一来,生产成本提高了两倍。
一套“铁律”也定了下来:合作社农户必须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标准化操作管理,一旦发现违规将强制退社;只能施用牛奶和基肥,不能用任何增添剂、着色剂、化学基肥等;只能采用诱捕、蒸熏等物理方法进行病虫害方式,拒绝化学药剂……
“双轨化”质量管理体系也建立起来。在内部,组建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引进专业质量检测员和检测设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把控,并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在外部,建立由社会各团体组成监督队伍,及时监督反馈产品质量。
“没有品质,品牌就是空谈。”十年坚守,绿洲合作社用品质让沙柳村西红柿更出众,不仅口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就像农户说的那样,“不用洗,在衣服袖子上擦擦就能吃。”
沙柳村的西红柿产量不高,一个2亩左右的棚产出约1.5万斤。在不少地方,仅用6分地就能达到这个产量。
不走高产路线的沙柳村西红柿效益很高。“走批发市场的普通西红柿每斤收购价就是1元上下,而沙柳西红柿的进园采摘价格是一斤20元,至少是普通西红柿的20倍,价虽高却供不应求。”时述忠说。
支撑高价快销的,是一套品牌运作体系。2010年,也就是合作社成立次年,他们就申请了“沙柳村”商标。2011年,沙柳村西红柿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经过这几年的运作发展,如今不仅“沙柳村”商标成长为“中国著名品牌”,“沙柳村”西红柿还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地成为农业农村部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2015年,“沙柳村”西红柿更是一举摘得第十六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西红柿是我国种植面积第二位的蔬菜。但这个大市场里,主打口感风味的西红柿品牌却屈指可数。”文登区农业农村局蔬菜站负责人刘静说,大多数种植越冬西红柿的农户,种的是果大、产量高、有一定硬度的品种,以此来方便运输和大量分销,但与此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西红柿口感。沙柳村西红柿正是瞄准了正在发育的小众市场,以做强西红柿的水果特征为核心,主打口感牌、品质牌。
靠品质打开销路,带着品牌拓市场。“沙柳村”西红柿不仅在胶东有了名气,还进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端市场,线上也成了市场新宠。西红柿种植打头阵,布局乡村休闲旅游,沙柳村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山东旅游特色村”。时述忠说,他们将进一步补足西红柿产业链条,发展西红柿深加工,进一步擦亮沙柳村西红柿品牌。
编辑丨刘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