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园区绿标所在——绿色防控体系

发布时间:2021-11-02     阅读:

自1994年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成立以来,我国现代农业园区至今拥有20年的发展历程。整体上,园区已经拥有日臻完善的建设机制和运行体系,尤其是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日益重视的今天,“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园区属于绿色生态园区的标志。部分园区领导对于绿色防控认识不足,急功近利,对于农业病虫害防治大都是后知后觉,“随建园,随生产,出问题,再解决”,以致于事倍功半。本文就此分析了园区“绿色防控体系”中现存在的具体问题,给出了提议,以期建立一套较完整的植保档案和绿色防控体系


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客观上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搭建了一批农业技术创新和转化平台,对促进国内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

 

绿色防控体系是园区的必备环节,也是农业园区达到现代绿色生态园区的重要评价指标。绿色防控是指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是“绿色植保”的体现,是食品安全的依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也为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园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图片

 

1

现状及问题

 

首先,“绿色防控”前期规划设计重视力度有待加强。园区在建设时缺少前期整体规划或者前期规划设计时就缺少植保防控意识,园区布局、管网布局和水肥供应设计、设施方案以及垃圾处理周边环境等均出现植保漏洞,如蔬菜生产区的道路和周边绿化,选择种植金银花等容易感染蚜虫等与蔬菜共生的虫害品种,特别容易引发病虫害蔓延至种植区。

 

其次,部分园区的杂草丛生,引发很多病虫害的寄生。由于前期的准备工作不足,果蔬、苗木、蔬菜及周边绿化等在前期种植规划中,没有考虑机械除草或者相应的小型除草机械准备不足,杂草丛生,最后甚至不惜用除草剂来解决,引发土壤污染等很多后续问题。

 

再则,病虫害预测和预防系统不完善。园区管理层或多或少总是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在出现病虫害危害症状后,才突击狠“治”,而忽略“防”,本末倒置。如菜青虫前期用苏云金芽胞杆菌防治,效果很好,到二龄幼虫时就需要甲维盐、毒死蜱等毒性稍高的农药,致使事倍功半,即造成了部分经济损失,有对环境形成部分不良影响。

 

另外,看中产后产品质量结果,忽视了产前和产中的质量管控。园区更多地重注产品上市前只要达到食品安全,不出事即可;缺乏生产流程的管控体系,在产前、产中环节存在很多不当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土壤翻地时随土施药、随水肥灌药等很多无节制的用药,虽然不会引起农产品农残超标,但是土壤、环境污染等潜在危害无法估算。

 

2

采取的相应措施

 

2.1产前预防

 

1、规划设计

 

土壤和水质检测。中国地大物博,区域差异很大,生产前一定要确定当地的水质和土壤情况,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生产方案,避免因为土壤和水质引起的盐害、根腐病等病害,有必要时可安装水处理设备。

 

管网布局和水肥供应设计。根据露地、温室等不同种植方式,合理安排给排水系统,地下管网的布局和水肥供应模式;减小因水肥供应不均引起的营养失调等生理性病害和大水漫灌环境引起霜霉病等并发症;水肥循环利用时,加用过滤和UV等消毒设备,确保水肥清洁无害。

 

温室设计。降温轴流风机和湿帘安装50-60目的防虫网;顶开窗考虑通风效果和白粉虱等虫害飞行高度安装40目的防虫网;详见下表(不同网目的防虫网对不同害虫的阻隔效果):

图片

 
配套设计。种植园区在卫生间设计和作物残体处理等生活生产垃圾方面都要重视。卫生间设计一定要配套化粪池,并且布局合理;作物残体在生产区存留时间不能超过48小时;生活垃圾要与生产区隔离,并做到日清月光。
 

 

2、种植计划

 

品种选择和轮作倒茬及间作套种。重点选用抗病虫、耐性强的品种,培育健康种苗;采用合理密植等栽培技术,结合不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轮作换茬,规避植物根系自毒作用引起的土传病虫害;通过作物间作套种,对病虫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上海交通大学汪洁在“番茄间作芹菜对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的影响”研究中证明,用烟粉虱不喜欢取食的蔬菜作物芹菜间作嗜食的蔬菜作物番茄,对其具有显著的趋避作用。

 

植物驱避。通过植物挥发出的气味等遏制节肢动物和其他昆虫飞行、降落等方式接触靶标作物。据民间的植物志介绍,很早就有使用芳香性草本和芳香油作为昆虫趋避剂的记载,如研究表明薄荷属植物具有防治害虫的活性,主要为杀成虫活性;另外,有人通过非选择性试验表明,与番茄、黄瓜、茄子及菜豆5种蔬菜相比,72小时后白粉虱和烟粉虱在蓖麻上存活的数量显著降低,即两种粉虱在蓖麻上的死亡率极高,蓖麻在果菜类种植中,作为驱避植物效果明显;再者,如果园常用蒲公英、鱼腥 草、三百草、薄荷、大葱、韭菜、洋葱、菠菜、串红、除 虫菊、番茄、花椒、芝麻、金盏花等作为趋避植物,效果也不错。根据种植生产作物类型品种,选择趋避植物种植品种,形成绿色防控带,已经成为有效措施,防控效果将事半功倍。
 

图片

 
3、环境清洁和消毒

 

底肥处理和土壤消毒。种植前的底肥不但是植物营养供给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改良的最佳方式。底肥以充分发酵的腐熟有机肥为主,杜绝施用生肥,可加入部分豆箔等有机肥;每一年度至少土壤消毒一次,消毒方式以土壤蒸汽消毒等物理方法为宜。

 

晾土消毒。大多数病菌虫卵存活在表层10cm以内的土层,夏季利用自然光通过一定覆盖物对园田土进行高温消毒;冬季北方利用自然低温,将土壤翻耕,加大冻土层面积,通过冷冻的方式杀灭部分病菌和虫卵。

 

温室熏蒸清洁消毒。主要用于冷棚、温室等可以密闭的设施环境内,利用硫磺和酸性电生功能水的物理性质起到净化环境和杀菌消毒的作用。诸多试验均证实,使用硫磺熏蒸器封棚熏蒸对草莓、黄瓜、甜瓜等作物易感的白粉病、灰霉病等真菌性病害有十分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菌的发生和蔓延, 可以达到十分理想的防治效果;电生功能水对于小麦锈病、黄瓜根腐病、番茄白粉病等病害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对黄瓜等作物生长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图片

 
卫生清洁。种植密度决定着通风透光种植环境的差异性,将有效地规避部分病菌的发病条件,充分利用小型机械除草、整枝等农艺操作,为植物创造更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大大优化了生产操作工序;生产区域周边500米内不得有杂草、植物残体、病株等病虫初次侵染源。

 

2.2园区生产过程中(产中)防治措施

 

理化诱控。“光诱”,利用昆虫趋光、趋化性等原理,进行灯光诱杀,杀虫灯每30—50亩菜地安装一盏,大面积安置,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小菜蛾、瓜绢螟等蔬菜害虫的成虫;“性诱”,利用仿生技术和多组分性激素,仿制昆虫之间气味、分泌物的通讯,通过悬挂带有性诱芯的诱捕器,来释放性诱剂,诱杀雄性昆虫,阻止昆虫交配、产卵,控制害虫数量;“色诱”,根据害虫的趋黄色性、趋蓝色性原理,利用黄板(黄色粘虫带)和蓝板(蓝色黏虫带)诱杀,主要用于白粉虱、蚜虫、蓟马等小型飞行虫类防治;“食诱”,利用害虫的趋味性, 配制适合某些害虫口味的有毒诱液 诱杀害虫,如糖醋诱杀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等,酒糟诱杀蝼蛄,麦麸诱杀大蟋蟀、蝼蛄等效果都很不错。
 
图片

 

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从植物定植后即开始间隔性释放丽蚜小蜂、赤眼蜂等虫害天敌,不同生育期的天敌与虫害良性生物圈,实现生态种植的经济阈值,如何笙[8]等报道了应用丽蚜小蜂防治设施番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效果,在不同地点释放丽 蚜小蜂,放蜂后第4周,两地对烟粉虱若虫的防治效 果分别为90.9%和94.6%,对成虫的控制效果分别为61.2%和76%。香菇素、天然除虫菊素、 蛇床子素、苦参碱、小檗碱、苦皮藤素、印楝素、鱼藤酮等植物源农药防治蔬菜、果树、茶叶等病虫害,也得到各界认可。
 

图片

 
生境调控。以靶标生境为单元,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创造有利于天敌繁殖而不利于靶标病虫害生存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控害保益目的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节水灌溉和环境调控。作物生长的小气候环境,如气温、地温、湿度、水分等都是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作物采用滴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湿度、温度等植物生长环境,从而改善其生长环境和规避发病环境,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主要通过室内设施对温、湿度进行调节,通过湿帘水泵和雾化加湿使室内温度在 24-26 ℃之间、空气湿度可以控制在 80%以上,使草莓营养生长期红蜘蛛的发生得以抑制。
 
图片

 

农作物绿色植保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之一。一些发达国家的绿色植保实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园区“绿色防控体系”,是我们的辐射源,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实现“公共植保,绿色防控”,营造一个绿色生态持续发展的农业大环境。

 

文章来源:《蔬菜》2020年第7期。

作者:郭玲娟1、杨红杏2、李跃洋1、杨文杰1、李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