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小看“创意农业”!

发布时间:2021-09-01     阅读:

导语:创意农业将引领农业发展新阶段

 

 

图片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滞后于二、三产业,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大瓶颈因素,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既十分紧迫,也十分必要。

 

发展创意农业,将休闲、旅游、文创等元素融入农业,将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的产业档次,改变农业的经营方式,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意农业之所以能够在农业发展新阶段起到如此之大的引领作用,这要归因于创意农业的十大功能。

 

1
创意农业可以提升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意农业由于其持续的需求刺激,将改变原有相对较低的产品需求收入弹性,使农业产业结构始终处在动态演变过程之中,通过反复试错推动农业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并逐渐优化。

 

(2)提高农业附加值。创意农业以文化、知识、智慧为主要生产要素,集技术密集、品味高尚、品牌响亮、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内涵型发展优势于一体,可以成倍地提升农业附加值。农产品不仅仅是热量、营养元素的载体,更是文化、技术、资源、环境、景观等的集合体,农业不仅仅是生产粮食的产业,更是创造智慧、知识、文化的产业平台。

 

(3)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是消费者在产品异质条件下识别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塑造农产品的差异化,是建设农产品品牌的重要路径。创意农业在自然禀赋、地域和生产方式之外,通过文化植入、景观营造、技术创新等手段,强化了农产品差异性,有利于塑造农业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

 

2
创意农业可以保护和传承传统乡村文化

 

(1)唤醒传统乡村文化。自我们的祖先刀耕火种开始,文化就在农业生产中不断产生、累积和发展。可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传统乡村文化越来越被人忽视和淡忘,农村成了文化的“荒漠”,农民成了缺乏文化归属的“边缘”群体。乡村文化是创意农业文化元素彰显的重要来源,通过发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植入休闲创意农业的生产全过程,可以使传统乡村文化重新活跃起来。

 

(2)传承乡村文化精髓。创意农业按照农村自然和人文条件,培育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品,实现“一村一品”,为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实物载体;通过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的地面景观进行有效保护,最大限度发掘农村人文资源,对代代相传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进行继承发扬,传承了乡村文化的精髓。

 

(3)激发乡村文化创新。乡村文化通过植入创意农业,一方面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利用方式和应用范围的扩展,另一方面,创意农业与乡村文化在结合和融合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促进乡村文化在适应农业发展与时代变更的新时期进行不断创新与突破。

 

(4)促进乡村文化艺术人才培育。创意农业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发展,有助于发现和培养乡土文化艺术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为这类文化艺术人才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对人才的培育、传承和使用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
创意农业可以促进田园农业旅游发展

 

(1)田园农业旅游。以农田游、森林游、瓜果游、花卉游、渔业游、动物游等方式为切入点,通过创意植入,对田园进行精雕细琢、精耕细作,形成大地景观和农田艺术,成为田园景观点和创意作品。通过创意性开发田园生产务农体验活动和创意农产品观光,成为田园休闲旅游新产品。

 

(2)农耕养生旅游。以农村乡愁、回归自然为切入点,通过创意农业开发,可以把古民居古宅院、乡村风土人情、农耕民俗文化、农耕技艺展示、农事节庆文艺、农业原生态产品、农耕乡野风景等打造成为吸引城市居民的创意旅游新产品,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

 

(3)科普教育旅游。通过创意农业发展,改造和提升农业观光园、科技生态园、农品展览馆等,打造有吸引力的农业科技教育基地,为中小学生体验感知农业历史、农业技术、农业博览、农业文化等提供重要的耕读基地。

 

图片

 

4
创意农业可以优化农业要素资源配置

 

(1)节约资源。创意农业通过技术创新,将农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废弃物转化为可重复利用的资源,实现了资源优化再生和深度开发利用,还可以减轻农林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2)发掘新的要素资源。创意农业强调对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非物质文化资源特别是人的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其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这些新的生产要素犹如“催化剂”,进入生产经营过程就会与其他生产要素产生“化学反应”,从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5
创意农业可以引导农业功能拓展

 

(1)多元素融入为拓展农业功能提供条件。将文化、休闲、旅游、体验等元素融入农业,这是农业功能拓展的基础和前提。发展创意农业,注重挖掘创意农业旅游资源,弘扬农业文化资源,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文化植入和创意元素融入,使农业生产全过程都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结合创意农产品开发和农业休闲体验活动,推动农业和田园的休闲体验与旅游消费。

 

(2)资源整合实现农业功能拓展。通过加强规划设计和科学管理,创意农业能充分利用乡村文化、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等要素,全面结合农耕文化、农民生活和农业设施,形成集生产、教育、环保、游憩、保健、体验等多功能的新型农业。

 

6
创意农业可以助力美丽乡村全面升级

 

(1)实现村庄美化。农业是世界上最美的产业。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贱农”思想,使得人们对农业的美熟视无睹。创意农业特别是农业景观创意、规划设计创意,可以促进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优化农村居住环境。通过发展创意农业,可以加速“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的美丽乡村目标的实现。

 

(2)创新体制机制。创意农业通过特色农业开发、农业景观设计、农业休闲旅游、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创新,提高农业的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改善农村环境、创造农民“居家就业”的新型就业形式,并最终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形态、生活形态的结构变迁,改变农村的生产力布局和城乡生活格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7
创意农业可以提升农业品味与档次

 

(1)打造美丽产业。创意农业通过提升农业的档次和品位,创造与传统农业不一样的形象和品牌定位,能促进旅游业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创意农业明显改变了传统农业脏、乱、差的形象,通过创意而赋予农业美丽的形象,让农业成为美丽的产业。

 

(2)改变农业传统面貌。我国农业生产给人以“低效、粗放、低价”的固有印象,并长时间得不到改观,这与农业整体缺乏竞争力有关。创意农业的提出,催生了大量的特色农业、景观农业、科技农业、都市农业、体验农业等新型产业形态,吸引了大批企业和投资商进入农业领域,传统农业的“低劣形象”逐步转变,“文化、体验、休闲、生态”成为新时代农业的特色标签。

 

8
创意农业可以拉长农业产业链

 

(1)实现三产融合。通过建设创意农业产业带和创意农业示范点,从农业自然景观到农业人文景观,从历史民俗到创意农业文化,从大饱口福到大饱眼福,从陶冶性情到猎取知识等多方面进行有机结合,有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从而使创意农业成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

 

(2)培育新型产业。创意农业可以成为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创意农业是创意理念、新兴科技和现代农业的深度结合,可以推动新的农业革命。它既代表着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创意农业的“整合、渗透、提升”功能,通过“接二连三进四”,创意农业可以有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图片

 

9
创意农业可以提升农业价值链

 

(1)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创意农业,以特色农产品和农业园区为核心,形成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为一体的创意产业集群,通过把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融为一体,把农、林、牧、渔、游融为一体,把植物、动物、微生物融为一体,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融为一体,把生物技术、农艺技术与工程技术融为一体,使创意农业的产业价值产生乘数效应,从而拓展现代农业新价值空间。

 

(2)产业融合创造新价值。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层次和劳动生产率,加快创意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使创意农业作为一项新产业能够迅速兴起,在整个创意农业产业体系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有效嫁接,文化与科技紧密融合,传统农业及其单一食用功能的农产品成为现代时尚创意产品的载体,发挥引领新型消费潮流的多功能,让人们充分享受创意农业价值创新的成果。

 

10
创意农业可以催生科技创新的新方向

 

(1)创意为科技创新带来方向。创意农业发展中既要高度关注农业文化软实力,也要特别重视农业科技硬实力。创意农业的新思维、新模式、新创造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成果与产品支撑。为此,农业科技创新和研发会产生新的方向,如油菜的研发方向从原来的高产量、高含油量向延长花期、增加花的颜色、植株高矮搭配等转变,从而催生出了一系列研发新领域,产生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

 

(2)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创意农业发展有利于倒逼科技创新主体转变研究模式和研发行为。创意农业的发展和对技术的渴求,会引领部分科技人员更加注重研发成果的转化和实际应用,促使科技人员更好地把文章写在大地上,更好地发挥科技对创意农业的支撑作用。

 

总之,创意农业具有高文化品位、高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的特点,是现代农业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多功能拓展的重要途径。

 

来源: 乡村振兴发展研究平台,农业行业观察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