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落下帷幕,本次农交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参展商和采购商数量最多、展品品类最全的一届展会。展会期间共组织87场贸易活动,交易总额418亿元。
奉节脐橙、盐池滩羊肉、安吉白茶等1000种农产品获得本届农交会最受欢迎农产品;东港草莓、兴化大闸蟹、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100个农业品牌,获得本届农交会最具影响力品牌称号。
地理标志是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战略的重要基础。在本届农交会期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介绍,目前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已达3090个。特别是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两年来,各地共落实专项资金13亿多元,支持了44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打造了一批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引领、一二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样板。
会议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要贯彻落实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绿色导向、标准引领,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更高水平发展。
一个是推动产品特色化。特色品质是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核心价值,要围绕核心价值,加快对地理标志农产品核心生产基地和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特色品种资源的提纯、复壮、保持和改良,开展特色品质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应用,深入挖掘地标背后的历史故事,打造一批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乡愁产品。
二是推动生产标准化。标准化是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控制和效率提升的关键,要不断优化并严格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审查规则,加强生产技术档案管理,强化产品分等问题,着力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通过标准化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生产,不断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提升和产业升级。
三是推动身份标识化。标识是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身份证,要严格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审查,规范用药和政府监管,切实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辨识度和公信力。要推动标准管理,推动标识管理和品牌培育的深入融合,以地理标志为基础,以产品特色为核心,加快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特色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
四是推动全程数字化。数字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高点,要将数字化作为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升级的新引擎,贯穿产加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过程,加快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全面推动应用,做好精准管控,市场精准对接,质量全程可溯,服务智能高效,着力打造一批数字化带动产业提升的示范典型。
近50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亮相农交会
为展示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事业发展成效,促进产销对接和贸易合作,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继续设立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展区。由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主办,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承办。展区亮点纷呈:
展区规模和布置有新的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展区位于S3馆,以“产自特定地域、彰显独特品质”为主题,面积5000余平,按地域划分为33个展示区,共有49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集中展示,展示面积和数量大幅提高。通过S3馆入口的包柱画面、馆内空中吊旗和地面彩色喷绘地毯,营造整体氛围。33个展示区的布置突出产品的文化性、历史性以及地域性。
重点突出产品特色。此次参展的产品,都具有独特地域文化和特色品质特征。种类丰富,涵盖粮油、果茶、水产、畜禽、蔬菜等,既有近两年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支持产品,又有首批中国欧盟地理标志互认产品。其中,很多地标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具有双品牌。既有阳澄湖大闸蟹、安溪铁观音、盐池滩羊肉、眉县猕猴桃等全国知名度高的地标农产品,也有马陆葡萄、大围山梨等产自于乡镇地域的特色地标农产品。
采取“线上+线下”观地标展的方式。本届地标展,农影和一亩田线上直播平台将开启线上逛地标展,由知名主播在地标展现场采访参展商、展示地标农产品,线上和全国各地的采购商及消费者交流。
地理标志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抓手
今年,百色芒果、略阳乌鸡、扎赉特大米、张北马铃薯等一批来自贫困地区的优秀地理标志农产品亮相农交会地标专区。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陕西考察的时候就点赞了地理标志产品“柞水木耳”,在5月份考察地理标志产品“大同黄花”时指出,要让黄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草”,高度肯定了地理标志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据统计,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相关产值已经突破了1万亿元,发展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各地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施精准脱贫的一条重要途径。
盱眙龙虾、寿光蔬菜、横县茉莉花都是一个产业一个地标带动一方经济,带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典型案例。
1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就知识产权助力精准扶贫举行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将地理标志扶贫的下一步计划总结为九个字:“提能力、建机制、育品牌”。
第一,提能力。就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夯实地理标志富农的根基,主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地理标志的业务指导,面向“三区三州”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还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贫困地区,开展地理标志专项培训,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广泛宣讲地理标志专业知识和运用案例,开展面对面、点对点帮扶,总结推广地理标志助力精准扶贫的经验和案例,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促进互学互鉴。
第二,建机制。强化多方面协调联动,构建务实有效长效推进机制,继续开展贫困地区地理标志情况的摸底调查,鼓励引导从特色优势中挖掘地理标志产业潜力,加强知识产权、扶贫开发、市场监管、发改、农林、文旅等多部门协调,实现了政策协同、业务联动和信息共享,构建地理标志产品从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全过程的监督链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保证产品质量。
第三,育品牌。突出品牌价值提升,促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是加强地理标志各类市场主体的行业协作,引导同一贫困区域、同一产业,强化地理标志品牌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有较高知名度的地理标志品牌,也倡导贫困地区结合资源特色优势,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地理标志和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倍增的裂变效应。
今年9月,中国和欧盟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根据这个协定的内容,中欧将分两批对双方各275件地理标志产品实行互认互保,第一批是“100+100”清单将在协定生效日实施,第二批是“175+175”清单将在未来四年分批实施,其中有一批来自中国贫困地区的地理标志产品也被纳入互认互保清单。比如,苍溪猕猴桃、静宁苹果、房县黑木耳、安化黑茶、惠水黑糯米酒、麻城福白菊等贫困地区的产业产品推向了世界,扩大贫困地区的地理标志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签署后,我国地理标志产品获得出口欧盟的保护。神农岛首席顾问、福来咨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娄向鹏认为,地标产品互认只是“入场券”,不是赢得市场的“胜券”。针对中国地标产品品牌化面临的四大问题,他总结了从地理标志产品到心里标志品牌的七项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