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视点 | 厅局长谈河南省:在乡村振兴中建设农业强省

发布时间:2020-01-19     阅读:

2019年是河南省 “三农” 工作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3月8日在参加全国 “两会” 河南代表团审议和9月18日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对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 “三农” 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南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和考察调研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打好脱贫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实践路径。

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一是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省夏粮总产749.08亿斤,较上年增加26.34亿斤;单产436.63公斤,较上年增加19.11公斤,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一,对全国夏粮增产贡献率达到44.9%。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339亿斤、单产达到831.6斤/亩,均创历史新高。

二是农田建设持续加强。启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约80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590万亩。

三是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国家(河南)生物育种中心纳入国家建设计划,获批组建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全年审定通过主要农作物品种149个,占全国1/10左右。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

四是社会化服务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覆盖,农机总动力超过1亿千瓦、居全国第2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左右。

五是惠农政策更加精准。对产粮大县发放奖补资金41亿元,向农民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07.4亿元,发放农机购置补贴18.7亿元,在20个产粮大县推出农业大灾保险、在40个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县开展完全成本保险试点。

构建现代农业经济体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

坚持以 “粮头食尾” “农头工尾” 为抓手,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相统一。

一是高效种养业加快转型升级。以 “四优四化” 为重点,着力抓好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等十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全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204万亩,占小麦面积的1/7,订单率达到90%;优质花生超过2300万亩,高油、高油酸花生占比超过50%。

二是畜牧业发展稳定。全力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自9月份起,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连续3个月环比实现双回升,生猪产能下滑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前三季度全省生猪出栏3697.46万头。截至2019年12月1日,全省累计外调活猪及猪肉产品折合生猪1622.6万头,是全国外调量最多的省份。加快肉类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禽肉和牛羊肉,肉类生产总体平稳。

三是绿色食品业加快转型升级。重点抓好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开展企业提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637家,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21.8%。

四是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深入推进。全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达到4429个,400个省级知名农业品牌广泛推介,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产品国家和省级抽检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五是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加快构建。省级财政下拨资金9亿元加快30个省级产业园建设,4个县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积极推进。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步伐加快

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努力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一是以环境修复保护促进 “生态美”。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加快建设森林河南,截至2019年9月,全省冬春季完成造林面积435万亩,完成森林抚育451万亩。实施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系统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灾害科学防治四水同治,谋划项目682个、总投资2532.5亿元,已累计开工项目550个、完成投资353.3亿元。建成5级河长体系、4级湖长体系,实现党政领导治河责任全覆盖,全面落实河湖清单式管理。

二是以人居环境改善促进 “生活美”。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85%的县建立城乡一体化保洁机制,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到年底可如期完成改厕300万户。提升村容村貌,开展 “一宅变四园” 行动,打造了郝堂、莫沟、北营等一大批美丽乡村。

三是以农业循环发展促进 “生产美”。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4年负增长。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升

农村发展短板加快补齐

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

一是农村交通更加改善。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9930公里,累计建成 “四好农村路” 3.8万公里,成功创建国家 “四好农村路” 示范县10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到年底,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均达到100%。

二是农村饮水更加安全。全年投入18.86亿元,解决了2859个村饮水安全问题,受益人口达496万人。

三是乡村物流更加便捷。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及 “四通一达” 物流快递企业均在县(市)设有物流网点或区域分拨中心,并逐步向行政村延伸。

四是农村宽带网络更加普及。全省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已认定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53个、省级综合示范县42个,通过电商促进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突破200亿元。

夯实农村基层基础

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乡村振兴的固本之策,加强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深化。党支部 “堡垒工程”、村党组织书记 “头雁工程” 深入实施,省市两级直接培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5万人,全年培育200个省级示范村党支部。开展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补齐配强村 “两委” 班子1194个。

二是农村公共服务持续完善。加快政府职能下乡、公务服务下乡,各类农村志愿服务蓬勃开展。新增农村普惠性幼儿园500余所,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900所,改善小规模学校5000所。整体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达到65%,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

三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开展。县级以上文明乡镇达到1268个,占乡镇总数的70.79%。9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 “一约四会”,有效遏制红白事大操大办。

四是平安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省平安乡镇(街道)、村(社区)动态保持在80%以上。

用好深化改革法宝

乡村振兴内生活力不断激发

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农村承包地 “三权分置” 改革有序推进。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长久不变,全省建设产权交易中心46个,土地流转面积3946万亩、托管面积2652万亩,适度规模经营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62%。开展确权登记颁证 “回头看” 工作,新版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1740.09万户,基本实现应发尽发。

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共清查核实资产总额2786.1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905.5亿元,到2019年底全省60%以上行政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8万家、数量居全国第2位,家庭农场5.2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8.8万个,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66家。

四是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完善。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乡镇全覆盖,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98.2%,探索了金融扶贫 “卢氏模式”、普惠金融 “兰考经验” 等成功范例。

编辑丨刘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