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下野地西瓜”获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

发布时间:2017-06-10     阅读:

   6月5日,自治区工商局官网公示:日前,农业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发布公告,“下野地西瓜”顺利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获得地理标志认证证书。

      兵团第八师134团是下野地西瓜的发源地和主产区,种植面积1万亩左右,年产量8万吨,在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但每到西瓜上市时节,不少外地西瓜都打着“下野地西瓜”的招牌,对134团西瓜品牌保护造成很大冲击。

        近年来,石河子工商局工商部门以“品牌强团”为主线,深挖下野地镇、炮台镇蕴含的地域文化、传统历史和相关产品内涵,以“下野地西瓜”、“炮台甜瓜”、“炮台山药”等一批具有特定品质特征的农产品作为地理标志认证争创主体,设立商标工作服务站,实行“一对一”指导,指派专人服务。今年春天134团已拿到“下野地西瓜”地理标志认证证书。

        据悉,石河子市下野地镇包含134、121、132、141四个团场,而此次认证的“下野地西瓜”地理标志范围是在134团,其中地标中心点是134团14连的一块西瓜地。

        下野地西瓜一般在6月20日左右上市,今年由于天气偏凉,预计上市时间要比去年晚一个星期。为保护下野地西瓜品牌,今年将在134团种植的合格商品瓜上贴商标和地理标志标示,消费者直接扫西瓜上粘贴的二维码就可知道所买西瓜来自134团哪个连,是哪家农户种植的。

        下野地西瓜主要销售到沙湾、北屯、塔城、克拉玛依,卖到乌鲁木齐的量非常少,而且卖到乌鲁木齐的时间一般仅在昌吉老龙河西瓜上市前,一旦昌吉老龙河西瓜上市,乌鲁木齐瓜贩都到昌吉老龙河啦西瓜去了。

       因此,乌鲁木齐大街小巷瓜贩摊位上挂的“下野地西瓜”,有很大一部分并正宗下野地西瓜,只是因为下野地西瓜名气大,瓜“下野地西瓜”牌子主要是为了好卖。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下野地种植的小梨瓜(西瓜的一个品种,当地老百姓叫的名字),还有七十年代中后期种植的大红袍西瓜,都非常出名,名气红遍全疆,最好的下野地西瓜还用专车运到北京。”叶进江回忆说。

       叶进江是石河子市下野地镇绿蔓金实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也是土生土长的下野地人,见证了下野地西瓜的发展过程。

       据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都是大集体种植西瓜,地里还要倒油渣,种植西瓜都是施农家肥-各种牲畜粪便。“小时侯,我们吃到小梨瓜和大红袍,甜得都粘嘴,后来随着化肥的普遍施用,以及品种的更换,小时侯吃到的那么甜的下野地西瓜,也仅是美好回忆。”叶进江说。

       据悉,小梨瓜的西瓜籽是小麻籽,西瓜个也很小,一般两三公斤重,但是口感非常甜;后来种植的大红袍西瓜达到三四公斤重,大的有五六公斤重,大红袍西瓜籽比现在的西瓜籽要大,比打瓜籽要小,籽皮是红色的,现在大红袍西瓜品种在下野地已经绝迹,吃大红袍西瓜已成为很多老新疆人常常念叨的回忆。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下野地开始大面积推广安农和懒汉瓜品种,此前种植的小梨瓜和大红袍逐渐退市。

     “安农品种一直种植到现在,包括下野地、呼图壁、昌吉市、石河子其它团场都还在普遍种植。安全农的特点是西瓜个大,一个西瓜起步都4公斤以上,平均6-8公斤重,大的达到10公斤以上。”叶进江说。

      一方面是品种的原因,使得下野地西瓜外形和其它地方种植西瓜几乎没有区别;另一方面当地传统种植技术也逐渐缺失,使得下野地西瓜虽然有名但价格却和普通西瓜几乎没有区别。

       而在申请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后,今后将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同时在当地推广有机种植,少施化肥,提高下野地西瓜品质,让下野地西瓜卖出好价钱。

       在品种改良方面,目前134团引进了宁夏硒砂瓜来种植,硒砂瓜的瓜皮便白,个比安农品种还大,一个硒砂瓜平均12-14公斤重,在下野地种植的硒砂瓜比宁夏还要甜。

      据悉,硒砂瓜的特点是耐储运,硒砂瓜能保存半个月到一个月,而目前的安宁品种拉到内地,再过三五天卖不出去,将全部烂掉。“新疆是西瓜主产区,每年有很大一部分西瓜要卖到内地,改良品种后准备将下野地西瓜销售到内地。”叶进江说。

       据检测,在石河子134团的土壤含钾量高于周边其它团场土壤,而这也是134团种植出来的下野地西瓜口感更天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