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助力】地理标志成为精准扶贫新抓手

发布时间:2018-02-06     阅读:

          “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这些特色商品的特殊品质与其产地的水、土、气候等地理环境有紧密联系。自1994年中国开始把地理标志的保护纳入商标保护的范畴,通过利用国际规则对商标与地理标志进行有效保护,不仅给地方经济注入了活力,也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涌现出不少成功利用地理标志发展农业特色经济的范例。如山东章丘的大葱,注册成地理商标后农民增收3至5倍,种植面积扩大了2/3。

        地理标志作为地方特色经济的特色品牌,能够为区域品牌产品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和无限商机,同时也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着独特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理标志是一种与现代知识有别的“传统资源”。地理标志产品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资源,是历史形成的,也是稀缺的,不能人为地创造地理标志产品,因此,对现有的、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条件的名优农副产品,理应加强保护、管理。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运用地理标志商标保护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效果尤为明显,特别是地理标志在提升地方特色产品形象,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福建省宁德市,在打造“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宁德模式”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调研一个、培育一个、成熟一个、申报一个、成功一个”的发展原则,对贫困村在商标注册、品牌培育上予以精准帮扶。与此同时,政府层面也积极作为,不仅出台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及对新核准地理标志商标进行一次性奖励,而且因地制宜,鼓励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