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建设】兴文又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三大品牌助发展

发布时间:2018-01-17     阅读: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7年第108号公告,批准四川省“兴文猕猴桃”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2017年12月8日起实施地理标志保护。至此,宜宾市兴文县已成功申报获批兴文山地乌骨鸡、兴文方竹笋和兴文猕猴桃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长势喜人的猕猴桃。(兴文县质监局供图)

        维C含量之王——兴文猕猴桃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兴文猕猴桃是兴文县特色农产品,凝聚了兴文悠久而丰富的僰苗文化,以其酸甜适中、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特色赢得广大消费者喜爱。

        兴文猕猴桃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兴文县将及时完善产品标准,指导兴文猕猴桃种植及相关技术和质量控制;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切实保护兴文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及其专用标志的规范使用;制定相应政策性文件,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兴文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兴文县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按照“成熟一个、申报一个、培育一个、发展一个”的工作目标,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重要抓手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围绕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着力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品牌效应,让这些“山珍地宝”快速被外界熟知,借助农村电商促销,推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地理标志+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贫困户)”的模式,积极推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农户脱贫致富。

兴文山地乌骨鸡的个头中等偏大。(鸿程农业公司供图)

        吉祥物——兴文山地乌骨鸡

        据《兴文县志》和宜宾出土文物陶鸡等资料记载,兴文山地乌骨鸡在兴文县已有1300多年僰人驯化养殖历史。古代僰人将之称为“僰国乌雏”,后称“乌鸡”“药鸡”“九丝乌鸡”“兴文乌骨鸡”等。

        兴文县山地乌骨鸡比起其它一般的乌鸡,体型较偏大,体质更加结实,健壮。羽色以黑羽居多,麻黄羽次之,白羽甚少。兴文山地乌骨鸡除具有一般乌骨鸡的“乌肤、乌肉、乌骨、乌内脏”等基本特征外,还具有冠、脸、髯、喙、趾、舌、皮肤、内脏、肌肉和骨膜均呈乌黑色的特点,俗称“十全乌”。

        目前,兴文县多项兴文山地乌骨鸡资源调查、纯系选育与技术研究等课题先后取得省、市、县重大科技成果。通过央视媒体等多种渠道的广泛宣传,山地乌骨鸡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升。兴文山地乌骨鸡已然成为该县的“拳头”产品。

        近20年来,市县烹饪餐饮协会(商会)、国家烹饪大师、兴文鸿程农业生态科技开发公司积极参与,研制出了包括凉菜、热菜、汤菜和点心在内的兴文乌鸡宴共45个代表菜品。这些菜品在2015年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兴文分会场)上赢得了中外来宾的赞誉,为兴文乌鸡宴走向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鲜的方竹笋。(申勇 摄)

        竹笋之冠——方竹笋

        竹笋笋形似方非方、似圆非圆,略呈方形,因此得名——方竹笋。兴文方竹笋笋肉丰腴,腹空极小,呈黄色或淡黄色,水分含量高,组织结构紧密,肉质脆嫩,味道鲜美,有特殊的清香味。

        兴文方竹笋作为古僰族和当地苗族的主要食材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古僰族繁荣昌盛的时期,兴文方竹笋成为古僰族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在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当地方竹笋就成为古僰族维持生计的重要食物。

        作为当地苗汉同胞传统食品,在吃法上也多样,其中方竹笋还与该县另一个地标产品——兴文山地乌骨鸡进行了“双剑合璧”,方竹笋炖山地乌骨鸡(山珍乌凤汤)更是苗汉同胞待客、宴请的上品佳肴。

        据介绍,仙峰苗族乡是兴文县海拔最高的高寒山区少数民族乡,也是该县方竹笋种植面积最集中最广泛的乡镇。近年来,该乡抓住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契机,整合扶贫、石漠化治理等项目资金,大力发展方竹产业,连续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发展方竹林面积达8万余亩。截至2016年,全乡产笋林达4万余亩,产方竹笋6000余吨,产值3600余万元。

        据了解,兴文方竹笋大规模种植和发展有近30年历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县新造方竹4万余亩,原生方竹基地6.63万亩,现全县方竹基地总面积达10万亩以上。